朱经理:15988866035
杭州市余杭区崇超路34号
“你知道秦皇岛玻璃博物馆在哪里吗?”
“道南老耀华工厂。”
3月8日,记者首次去秦皇岛玻璃博物馆,在路边随机采访了10个人。他们都可以告诉博物馆的位置。
接近博物馆时,红砖外观讲述了这座建筑的悠久历史。博物馆总面积11.25亩,建筑面积2822平方米,分为两层。一楼的前厅是“古代玻璃与发展”的展览区,二楼是“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和“中国当代玻璃工业”的展览区,一楼的后厅一楼是“智能调光玻璃世界”的展览区。
为什么中国的古代玻璃不像西方那样繁荣?
博物馆策展人张明良解释说:“在中国古代,玻璃的主要功能是代替玉饰,因此它没有像陶瓷那样被大量生产,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在“古代玻璃与发展”展览区,记者看到,中国古代玻璃不仅被用作玉饰的替代品,还被用于制作食品用具和祭祀用具。这些玻璃制品的表面光滑细腻,光线显得精致,尤其是那些玉石替代品,其外观和质地都达到了真正的程度。
在古代书籍中,中国古代玻璃被称为“琳琅”,“琉璃”,“有色釉”,“药用玉”,“材料”等。
“在古代,'玉'一词旁边是今天的'王'一词。”张明良说,在中国古代,玻璃被认为是一种美丽的玉器,因此在玻璃的各种名称中都加上了“玉”这个词。汉代《论铁盐论》中的“玉和珊瑚彩釉,盐是国宝”的字样,表明彩釉(玻璃)在古代宝藏中的地位很高。
玻璃为什么不能像陶瓷一样具有灿烂,半透明的外观和崇高的地位呢?成为历史文明的“记录者”吗?
“由于智能调光玻璃制造过程很复杂,只是说温度,超过摄氏1600度的高温,在古代很难做到。”张说,古代玻璃制造商需要添加辅助溶剂,例如氧化铅和氧化钡,以便在较低的温度下从矿石中提取玻璃水。他说:“古代的玻璃提取和制作非常复杂。尽管现在文物的价值很低,但在当时绝对是一种'奢侈品'。”
西晋时期,作家潘妮和他的同事们喝酒时,宴会上的所有人都带出了他们的家人的贵重物品来炫耀自己的财富。有些拿了金和银,有些拿了珍珠。但是当宴会的主持人拿出一个玻璃碗时,其他人感到尴尬。在主持人的宴会上有一个玻璃碗,客人必须写个福字,其价值可想而知。
在博物馆里,记者注意到展柜里有浅绿色的玻璃盘子和浅绿色的玻璃面包。这两个国家一级的文物是在满城汉墓中发掘的,它们的外观是浅绿色的不透明玻璃,风化更为严重。浅绿色玻璃圆盘直径19.7厘米,高3.2厘米;浅绿色玻璃杯的长度直径为13.5 cm,短直径为10.4 cm,高度为3.4 cm。
“玻璃酒杯是玻璃酒杯的始祖。”张明良说,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西贸易的发展,大量的西方玻璃制品涌入中国。正是在那时,萨桑玻璃吹制技术随商务旅行而来到了中国。与传统的成型技术一起,它们被称为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两大流派。
智能调光玻璃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1914年,世界上第一家采用Foker方法的玻璃工厂在比利时建成并投入运营。
“中国传统切割方法和福克方法之间的效率比较就像传统手工业和机械化生产之间的差异一样。它相当于自行车和飞机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甚至不是很小的一部分。”博物馆馆长郭慧玉说,当时,博山,宿迁,广州等许多地方都在尝试引进国外先进的玻璃生产技术,但直到福克方法进入秦皇岛后,一切都以失败告终。
“我认为比利时人选择秦皇岛作为耀华玻璃的原因有三个。”郭慧玉说,比利时的乌德梅骗局